本帖最后由 spwdyao 于 2010-10-19 08:50 編輯
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環境影響評價公示 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是由吉林省人民政府開發區管理辦公室批準的省級開區,近幾年來,通過大力招商引資進區企業,逐步形成了農產品深加工等支柱企業。為滿足開發建設的管理需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組織編制了該地區規劃。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委托中國科學院省廳環境研究中心編制《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我院在接受委托后,按照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2月14日頒發的環發2006[28] 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有關規定,2010年10月我院已經完成了報告書的初稿,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有關規定,現向公眾公示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相關內容。
一、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位于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南部,四平市梨樹縣北部,以穿越孤家子鎮的四乾公路為軸線,東西兩側各1.5km,由公路向西至前趙家河,由公路向東至孤家子鎮竇家屯村,向南至遼河農場王家街村,向北至紅旗分場,規劃面積22.55km2,起步區面積約1.9km2。 至2020年,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將建成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和生物質能源產業為主,以塑料編織業、細木工業、機械制造業為輔的現代化示范鎮。 二、區域環境現狀概述 區域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東遼河監測斷面各污染物濃度除氨氮超標外,共它均滿足Ⅴ類水體指標,其主要原因是周圍農田施用氮肥通過雨水地表徑流匯入東遼河所致。由此可見東遼河水質基本上能夠滿足Ⅴ類水體要求,但氨氮已沒環境容量;開發區所在區域非采暖期5個監測點位SO2、NO2和PM10監測與評價結果可以看出:時均濃度值標準指數均小于1,符合二級環境質量標準要求,說明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較好,PM10、SO2、NO2尚有較大的環境容量;區域地下水監測評價結果表明,評價區域內除氨氮各監測點所有監測指標均滿足GB/T14848-93《地下水質量標準》中Ⅲ類標準要求,氨氮超標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林施肥大量施用氮肥所致;各噪聲點位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能夠滿足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相應標準要求,說明區域聲環境質量狀況較好。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開發區規劃集中供熱鍋爐房,實行區域集中供熱,在供熱工程建成后,取消區域內各企業分散的小鍋爐,減輕大氣污染;規劃的天然氣集中供熱鍋爐房。與分散采暖方式相比,集中供熱工程具有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小等特點。預測結果表明,集中供熱煙氣最大落地濃度出現距離為331m,煙塵的最大落地濃度為0.002186mg/m3,僅占二級日均標準值的1.45%;SO2的最大落地濃度為0.001327mg/m3,僅占二級日均標準值的0.88%,氮氧化物最大落地濃度為0.02576mg/m3,僅占二級日均標準值的2.14%。與現狀疊加后,仍能滿足環境空氣二級標準要求。由此可見,由于開發區采用清潔能源天然氣,其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很小。 根據規劃資料和類比調查,開發區近期和遠期的廢水產生量分別為1.8萬m3/d和3.6萬m3/d。本評價建議開發區應堅持區內污水集中控制的原則,在開發區規劃區西北部自建三級物化污水處理廠,使其出水達到再生利用標準后,部分回用作區內工業用水、城市雜用水等,余量部分排入二排干。采取上述集中深度處理措施和再生利用后,排入地表水體的水量較少,對其影響也較小。 固體廢物主要有污水廠污泥、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等,環評建議將本著“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進行處理。污水廠污泥送水泥廠代替粘土做原料或堆肥處理;工業固體廢物應根據其特性分類處理或回用,危險廢物送吉林省危險廢物處理中心統一安全處置;生活垃圾送至近期規劃建設垃圾填埋場。采取上述處理、處置措施后,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開發區所在地下水資源較貧地段。在正常條件下,污水經處理,進入專門管網排放,對地下水不會產生污染。但為了承擔高風險,一旦管網泄漏,污水滲入地下,會對地下水環境質量產生影響。污染物質在黃土孔隙潛水含水層中,自然降解速度較快,COD、BOD5、SS和氨氮,在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中,自然降解速度較快,COD、BOD5、SS和氨氮,分別需用100d、95d、80d和95d,便可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影響范圍較小,分別為21m、19m、17m和19m。因此,在生產事故條件下,短時期滲漏、滲透污染無較大影響,但應預防連續性污染,應及時處理非正常生產事故。 根據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 (FHWA)公路噪聲預測模式,交通噪聲與車流量的對數成正比。因此,如果其它條件基本保持現狀,車流量增加一倍,則交通噪聲將增加 3dB(A),因此開發區的交通噪聲治理的形勢不可忽視。通過加強道路建設 、降低車輛行駛噪聲、加強交通管理等措施后交通噪聲將不會對區域聲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開發區將通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避免將產生高噪聲企業與對聲環境要求較高的企事業單位相鄰,每個企業都要有一定的隔離帶,廠內綠化面積不能低于企業用地面積的25%,因此,區域整體聲環境質量能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開發區的建設未對區域生態產生破壞性影響,如按規劃進行有序開發,則開發區內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生態狀況良好。 四、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要點
1、大氣污染控制措施
首先,開發區應提倡企業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燃煤鍋爐,充分利用集中供熱,這將更有利于開發區環境質量的提高和改善;要求入區企業采用清潔工藝,盡可能將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氣體污染物排入大氣環境;其次,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應當采取凈化處理措施,并不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再次,對于無組織排放的廢氣應采取密閉或回收利用等措施,減少其排放量,并達標排放;最后,對于區內的飲食業以及部分企業產生的油煙,應采取油煙凈化措施,凈化治理后排放。
2、水污染控制措施
加速遼河經濟開發區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程,減少污染物排放負荷。為了保護周圍水環境水質,當地人民政府應組織有關單位和部門的力量,加快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使污水處理廠早日運營,發揮污水處理廠改善環境的作用,解決開發區工業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的問題,減少污染物排放負荷。
由于開發區的入駐企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故應采取集中處理和分散預處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廢水處理,達標排放。開發區建設污水管網,由污水管網收集整個開發區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餐飲廢水、洗車廢水等廢水和污水至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其中糞便污水須經三級厭氧化糞池預處理,餐飲廢水經隔油隔渣預處理,洗車廢水經隔油隔渣預處理后再進入污水管網。各企業的工業廢水除循環冷卻水排水不作處理可直接排放入雨水管網外,其余工業廢水均須先經預處理達到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要求,然后方可和其它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進一步進行集中處理,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回用做一般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剩余部分排入東遼河。
3、噪聲污染控制措施
企業在設備的選型上盡量選擇低噪聲的國內、外先進設備,以降低噪聲源的噪聲值。強噪聲設備要采用消聲器降低噪聲,并采取隔聲、減振、吸聲等措施,降低噪聲對附近環境的影響。 4、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措施
分類收集一般固體廢物是實現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最佳途徑。通過分類收集,有利于減緩固體廢物的運輸、處理和處置工作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
危險廢物必須采用專用車輛,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單位收集運輸,運輸公司必須持有有毒有害廢物運輸資質,并每年通過資質認定。同時制定對危險廢物的貯存、申報、經營許可、轉移、排放作出明確規定,并建立開發區危險廢物管理中心,對區內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成分特征、排放方式及污染防治設施和廢物的主要去向進行備案,并對收集、貯存、利用、處理、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能力評估。 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每天清運,進行衛生填埋。
5、妥善做好拆遷安置工作
開發區的建設,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地區的拆遷安置。被占用的土地將永遠喪失農業產業功能,并對占地戶的生活直接產生影響。國家和地方有關政策規定,實行住房貨幣化安置與住房實物安置相結合,原有住房面積與戶籍人口兼顧,勞動力動遷安置與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方法,對需要進行拆遷的居民應進行合理的安置。 6、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管理與要求
在工程設計和生產中始終都要貫徹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設計的指導思想,選用“無廢”、“少廢”的工藝、技術、設備,加強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
7、建立和健全環境管理的規章制度
建立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加強排污限額管理,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有償轉讓制度,加強危險廢物管理的五聯單制度,對危險廢物的儲存、申報、經營、轉移、排污有嚴格的控制。
五、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在建的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符合《孤家子鎮總體規劃》的要求,與區域總體規劃具有較好的相容性。開發區建設規模適宜,產業結構基本合理。針對開發區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類環境問題均將采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可實現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的“雙達標”,在采取點源治理與區域集中控制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開發區的建設對區域環境空氣、地表水、聲環境、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基本做到了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符合清潔生產原則、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綜合效益顯著,開發區的建設能夠被公眾所認同,所以,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選址合理,開發活動可行。 本開發區位于四平市的下風向區域,采用燃氣鍋爐實現區域集中供熱,取消域內各企業分散的小鍋爐,減輕大氣污染,削減現有污染物排放量,嚴控工藝廢氣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雙達標;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鑒于區域地下水資源較為緊缺,開發區受納水體污染嚴重,已無環境容量,開發區遠期供水必須立足與同步自建深度污水處理廠,并配套中水回用設施,使其中水在區內最大限度回用外,少量剩余部分作為景觀用水和農灌用水外排,這是開發區遠期建設的重要環境前提。 六、公眾如對本項目建設環境影響評價有其他咨詢的事宜,請在看到本公示十個工作日內通過下列方式參與。
建設單位:四平遼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聯系人:崔局長 聯系電話:15044485999 環評單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聯系人:田衛 聯系電話:0431-5542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