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速公路青蘭線東阿-聊城(魯冀界)段環境影響評價信息第二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文件的要求,山東桂魯高速建設有限公司委托長安大學對“國家高速公路青蘭線東阿-聊城(魯冀界)段”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現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事項向公眾公告如下:
一、建設項目名稱及概要
建設項目名稱:國家高速公路青蘭線東阿-聊城(魯冀界)段
建設項目概要:擬建東阿界至聊城(魯冀省界)公路地處山東省中西部,是國家高速公路網青島-蘭州線在山東境內的一部分,起點位于聊城市東阿縣香山東南的黃河大橋西橋頭,接泰安至東阿界(含黃河大橋)段;終點位于莘縣王奉鄉西北的魯冀省界,在西宋村(山東境內)西北,北沙窩廟(河北境內)東南進入河北境內,接大名至邯鄲公路。途徑主要村莊有:香山,姜家莊,大柳張,朱老莊,鄭莊,河店鄉,魏莊,西宋村等。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全長85.124公里。計劃于2011年底開工建設,2014建成通車,建設總工期3年。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1)擬建公路建成后,項目直接影響區的居民生活水平會顯著提高,并將促進運輸業、旅游業、農業等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2)本工程的建設將導致項目沿線敏感點聲環境質量下降,總體上看,夜間環境噪聲超標現象和影響程度均高于晝間。
3)生態環境影響主要表現在占用耕地、植被破壞、動物遷徙、生物量減少等。
4)擬建公路沿線跨越馬頰河、徒駭河、京杭運河、小運河、四新河、西新河、趙王河、羊角河、引黃干渠等,公路的修建會在不同時期對沿線的河流水質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社會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加強征地拆遷影響戶的重新安置和經濟補償工作。在沿線施工中,若發現未勘探到的地下文物,應及時上報有關文物管理部門。加強危險品運輸管理,制定應急計劃。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擬建項目盡量減少占用耕地,占用單位應負責開墾與擬建公路所占基本農田的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或按照陜西省的規定繳納耕地的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強對沿線野生保護動植物的保護工作,減少人為破壞。
噪聲污染控制: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對預測超標敏感點采取安裝臨時擋墻、隔聲窗、環保搬遷、聲屏障等措施。
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攪拌站應離居民區下風向300m以外;出入料場的道路、施工便道應經常灑水,以減少粉塵污染。攪拌站應離居民區下風向300米以外;出入料場的道路、施工便道應經常灑水,以減少粉塵污染。
水環境保護:(1)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充分重視保護地表水水質。橋梁下部結構設計中,應按照相關規范明確規定鉆渣等廢棄物不得直接棄入地表水體,避免造成水環境污染。 (2)公路收費站、護工區、養管所須設有污水處理設施,應設化糞池處理系統對廢水進行處理,出水做到達標排放,或可用作農灌和服務區綠化。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劃要求,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改善交通運輸狀況,改善投資環境以及促進沿線地區對外交流都有巨大的作用。雖然本項目的建設將會對沿線地區的生態環境、水環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只要認真落實本報告所提出的減緩措施,真正落實環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建設的“三同時”制度,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為環境所接受。因此本評價認為,從環保角度來說該項目建設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1) 請公眾提供個人準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職業、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
(2) 根據您掌握的情況,認為該項目對環境質量造成的危害/影響方面及程度;
(3) 您是否知道/了解在該地區擬建設該項目;
(4) 您認為該項目建設是否有當地經濟發展;
(5) 您對該項目環保方面有何建議和要求;
(6) 從環保角度出發,您對該項目持何種態度,并簡要說明原因。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公眾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供意見,聯系方式見第八條:
(1) 通過E-mail方式
(2) 直接打電話的方式
(3) 寫信的方式
七、項目建設單位的名稱
項目建設單位的名稱: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
八、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長安大學
地址:西安市南二環237號長安大學436信箱
郵編:710064
電話: 029-82334882
電子信箱: 439016722@qq.com
聯系人:李泉
九、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2011.9.16~2011.9.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