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w_loston 于 2009-8-3 09:36 編輯
連界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公示
自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委托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已完成對連界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現將本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公示如下,如對該規劃及評價內容有何疑問或建議可咨詢規劃設計單位和環評編制單位。
一.規劃背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深入,以及內江市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的提出,按照《威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發展壯大“四大支柱”,著力培育“八大基地”,努力構建“三點三線”的經濟格局。基于此為適應新的經濟發展趨勢,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資源,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威遠縣經濟騰飛,建設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威遠縣政府委托自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編制了《威遠縣連界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2009-2020)》,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以及川府發[2007]16號文要求,需要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受連界縣委、縣政府指示,威遠縣環保局于2009年7月正式委托中藍連海設計院承擔該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我所接受任務后,經現場踏勘、收集文獻資料和認真分析相關規劃,編制了該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
二.規劃的主要目標和定位
以川威集團連界區域重點項目的推動和投資聚集為依托,調整產品結構和工藝結構,根據規劃,工業園區近期將形成300萬噸鋼鐵產業、10萬噸礬渣項目,遠期最終形成500萬噸鋼鐵產業。在用地指標得到充分滿足的條件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匹配的條件下,到規劃末期園區將形成鋼鐵,釩鈦產業配套的中小企業、物流企業、相關科研產業,配套相應服務設施,預計工業園總產值達到110億以上。
環評建議:調整工業區產業定位,不發展煤化工,即調整為:以專類工業用地為主的工業區,以鋼鐵、釩鈦產業為支柱,并相應發展為鋼鐵、釩鈦產業配套的中小企業、物流企業、相關科研產業,配套相應服務設施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區。
三.規劃選址合理性
1、有利因素
(1)區位交通優勢
依托緊鄰成渝鐵路的便利條件,隨著新建歸連鐵路,和成自高速公路的通車區位交通將得到極大改觀。
(2)資源優勢
威遠縣是內江地區礦產種類較多的縣之一,初步調查已發現有煤、鐵、天然氣、頁巖、鹽鹵、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寒水石、泥炭、高嶺土、陶瓷粘土、石英砂巖、長石砂巖、砂巖等16種礦產資源。其中,威遠氣田分布于曹家壩、新場至越溪一帶,含氣面積216平方公里,壓降儲量400億立方m。煤主要產于須家河組含煤地層,分布于山王、新場、黃荊溝、越溪等地;菱鐵礦分布于新場、山王、越溪及鎮西、奉龍北部,含鐵量一般30-50%;石灰石質純、性脆、易開采,儲量大,主要分布于新場、山王、越溪以及低山與丘陵過渡地帶;巖鹽廣布全縣各區,品位高、厚度大、但埋藏較深。此外,鋁土質頁巖礦、含鉀水云母粘土、高嶺土、石英砂、白云石、方解石、石膏等均藏量豐富。
2、不利因素
(1)現有水資源缺乏
環評建議:
1)威遠縣水利環保部門應對船石湖、五指湖、紅旗水庫取水工程嚴格控制,同時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改變地表水區域分布不均衡的現狀,確保寶溪河流量滿足其作為連界工業園和連界鎮區納污水體的基本要求。
2)工業區應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減少排污,節約水資源和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水的循環復用率,不僅可大量減少廢水排放,有益于地表水的環境保護,而且可以大大減少用量,節約水資源。這在本區域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3)對耗水量大的生產工藝,嚴禁進入工業區。
4)工業區限制發展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提高工業重復用水率。
5)為了保證率97%的枯水年份工業區供水需求,調整鼻咀水庫的總庫容到600萬m3以上。
6)由于工業園取水將將對長沙壩、葫蘆口水庫對威遠縣和自貢市的供水以及農田灌溉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工業園應與長湖局達成取水協議。
(2)受納水體寶溪河某些斷面cod超標,容量有限
根據對近幾年寶溪河連界段的例行監測結果表明,某些斷面不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容量有限,針對此問題環評建議:
針對工業廢水:由于工業區主要為川威集團煉鋼以及釩鈦項目,針對工業廢水,川威集團可以自己修建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回用不外排;針對生活廢水及其他企業生產廢水:一方面可以由工業園區統一新建污水處理廠,上述污水統一進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可以回用為川威集團工業用水;另一方面即可工業區新增生活污水及其他企業生產廢水統一納入即將建設的連界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同時環評建議加快連界鎮污水處理廠設計建設,使其早日投產運營。
(3)大氣環境容量有限
根據對連界工業園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限值的估算,連接工業園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限值為SO2:2129t/a,不能滿足工業區總量要求,針對此問題環評建議:
1)威遠縣相關部門應積極并適時監督企業實施技能技改以及淘汰落后產能的執行情況;
2)在工業園具體引入單個建設項目時,項目環評應該在滿足區域環境容量、環境功能區劃的情況下,充分論述項目入園的可行性。
四.規劃布局和功能分區
《規劃》提出連界工業園主體功能大致分為:工業園生產區和配套生活服務區。工業集中區生產區:包括各類工業用地、為工業密切服務的基礎設施用地。配套生活服務區:以現狀的連界鎮生活區為基礎,向西北發展。
1、工業園與連界鎮的關系
連界鎮位于工業區的側風向,川威老廠區緊鄰連界鎮。工業區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連界鎮將有一定影響;工業區各行業可能涉及使用的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質將對連界鎮造成一定環境風險隱患。
根據《連界鎮總體規劃》連界鎮現狀為是連界鎮的政府駐地,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區生活區是在連界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歷史形成的人群聚居區。以現狀城鎮中心為基礎發展集中區配套生活區,有利于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減少工程量和拆遷量。
環評要求:
(1)限制連界鎮的發展規模,連界鎮的發展方向應在現有城鎮的基礎上,向西南方向發展,同時要求現有與連界鎮臨近的川威集團老廠區項目一方面盡快實施技改升級,減少對連界場鎮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條件成熟的條件下實施搬遷,以空出與城鎮足夠的防護綠化隔離帶。
(3)工業園在布置擬引入項目時,距離連界鎮較近的區域布置一、二類工業,三類工業應布置在距離連界鎮較遠的區域。同時入園企業項目必須嚴格遵照相關行業衛生防護距離及安全防護距離設置要求執行。
(5)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應該設置300—500m的綠化隔離帶。
(6)在連界鎮實施居住區建設時,應充分利用現有綠地,合理布置小區綠化,同時控制建筑規模,選擇適當的居住樓型,最大可能減輕周圍企業對居住區入駐居民的影響。
3、工業園與白牛寨森林公園及船石湖風景區的關系
上述風景區均在連界鎮方位內,與工業園邊界很近,位于工業區下側風向,但是根據威遠縣林業局相關證明文件,白牛寨森林公園以及船石湖風景區均不在工業區規劃范圍內。
環評要求:
(1)集中區在規劃建設中,應正確處理與白牛寨森林公園以及船石湖保護區的關系,切實有效地保護上述森林公園及風景區,在不犧牲環境效益的前提下適當、有序地發展。
(2)嚴格控制集中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將工業園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合理水平。加強“十一五總量減排方案”的實施,通過對川威集團現有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為工業園建設騰出總量;在工業園具體引入單個建設項目時,項目環評應該在滿足區域環境容量、環境功能區劃的情況下,充分論述項目入園的可行性。
(3)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及其其他相關政策法規。
(4)嚴格執行工業園規劃的對森林公園及船石湖的綠地保護計劃,保留至少800m的防護隔離綠化帶。
五.工業園準入和禁入限制
連界工業園禁止入區項目首先是對大氣環境、水環境可能造成較大風險的制造業。
工業園管理部門應按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要求,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制訂具體措施,合理引導投資方向,鼓勵和支持發展先進生產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切實推進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環評要求:對擬入園企業在進行項目環評時應充分論證與連界工業園產業定位的符合性。
六.環境質量現狀
(1)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
評價結果表明:糞大腸菌群超標,CODcr、氟化物、高錳酸鉀和氟化物無法滿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III類標準。主要是由于連界鎮居民生活污水未到達有效處理排入寶溪河導致,導致氟化物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川威集團生產廢水漏排入河流所致。總體而言,寶溪河水質一般。
(2)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
評價結果表明,各點的監測指標中,pH、CODMn、氨氮、氯化物、硫酸鹽、揮發酚、砷、汞、鉻(六價)均能夠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Ⅲ類水質標準要求。工業園所在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良好。
(3)空氣環境質量現狀
評價結果表明,區域內TSP、SO2、NO2、氟化物、氨、HCl日均值污染指數均小于1,未有超標現象,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二級標準要求,只有在工業園及威剛老廠區PM10略超標,則該地區受威剛老廠粉塵污染。
(4)聲環境質量現狀
所有監測點晝間、夜間等效連續A聲級均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3類標準,規劃工業集中區聲學環境現狀良好。
(5)土壤環境質量現狀
通過對土壤監測,pH、鎘與鎳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其余各監測項目均未出現超標現象,滿足《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中三級標準要求,因此本項目內土壤本底環境狀況一般。
(6)生態環境質量現狀
工業集中區屬城鎮近郊,受人為活動影響深遠,屬典型的農村生態環境,土地利用以農業用地和林業用地為主。
七.影響預測 (1)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規劃實施后將變威遠縣域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形成新型經濟結構和布局結構,發揮規模效應與集群效應,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帶動相關產業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規劃的實施帶動城市地域功能的分化演替,利于城區的合理規劃發展,推動工業集中區周圍地區農村城鎮化發展進程,促進就業,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3)水環境影響預測
假設在連界工業園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對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口下游1000米處CODCr超標與NH3-N的濃度貢獻值分別為1.8038mg/l和0.2706mg/l;與背景值疊加后的濃度預測值CODCr為20.1338mg/l,NH3-N為0.6606mg/l,CODCr不能滿足Ⅲ類水域標準要求。
(4)大氣環境影響預測
根據工業園規劃,集中區主要是以燃煤為主。區域廢氣正常排放時,對區域大氣環境及敏感點影響較小,不會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能夠使區域空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劃功能標準。特殊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源與環境敏感保護目標之間應設置衛生防護距離。
(5)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預測
工業固廢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由進入項目區的企業自行處置。進入企業應本著“三化”的原則(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采用清潔的生產工藝,從產品的源頭及生產過程中控制固廢的產生量,加強固廢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固廢的處置措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并征得當地環保部門的認可,嚴禁隨意傾倒。在采取了相應的對策措施后,工業集中區固體廢物不會對區域環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6)聲環境影響預測
對入區的工業企業,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確保廠界達標的情況下,項目區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范圍較小。交通噪聲影響范圍為距干道中心線30m內的區域。
(7)生態環境影響預測
工業集中區屬城市近郊,受人為活動影響深遠,屬典型的農村生態環境,土地利用以農業用地和林業用地為主。由于多為農業用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使得區域成片高大喬木稀少、人工種植樹種單一、植物群落的空間結構簡單,導致區域內自然組分的調控能力弱。總體而言,工業集中區建設對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甚微。
在工業集中區土建過程中,將會破壞地表覆蓋因子,造成局部區域水土流失的加劇。但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水土保持有關法規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按規范要求進行水土保護工程措施和綠化措施的建設后,對區域水土流失的影響相對較小。項目建成運營后,不會增強原來的土壤侵蝕強度,大部分地點因地表覆蓋物變為建筑物或水泥地面后,還可降低土壤侵蝕強度,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當地的水土流失。
(8)對移民搬遷的影響
連界工業園內共共涉及需搬遷720戶,約人口2160人。工業園將按照“滾動發展”模式,區域內的農村居民按照分期分批就近拆遷安置與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在工業集中區規劃的拆遷安置區內定居。在區域移民安置問題已納入當地政府的統一規劃之中后,項目區移民生活安置是有保障的,造成的影響是局部的,只要宣傳到位,措施得力,政策落實,拆遷會順利進行,拆遷戶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提高。
(9)環境風險分析
規劃產業各產業可能涉及使用有毒有害化學品可能存在著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性,并且生產工藝過程中發生的事故種類繁多,環境風險始終存在。規劃實施后,工業集中區項目運行過程中存在著物料泄漏、火災、爆炸、灼傷與腐蝕、機械損傷等風險事故。
只要工業集中區在規劃建設時按照有關規范標準的要求搞好安全設施配套設建設,入區企業必須按有關行業或國家標準、規范及條例的要求建設生產廠區及工藝裝置,加強對重點源、工藝裝置、貯運區進行監控和管理。在認真落實規劃和下一步企業安全評價中擬采取的安全措施及評價所提出的安全設施和安全對策后,該規劃實施后,事故對周圍影響是基本可以接受的。
環評建議:
(1)在下一步項目環評中,對具體項目生產工藝的成熟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對“三廢”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充分分析。對工藝過程、生產單元及易發生泄漏的重要設施設備進行辨識,分析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2)事故池的有效容積在項目環評中必須明確,并在企業平面布置圖中標識,入區化工企業初期雨水必須進行收集處理。
(3)集中區應設置運輸危化品通道,危化品運輸路線不得經過人群聚居區;
(4)在單項項目環評中,應將危化品貯存和運輸的環境風險納入環評內容,對危險品的貯存、運輸的環境風險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5)集中區內物流、倉儲項目應開展環評工作,重點分析危化品的貯存及水路運輸的環境風險,提出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預案。
八.減緩措施
(1)工業集中區廢氣由入區企業自行處理達標后排放,生活垃圾經中轉送威遠縣垃圾填埋場處理,工業固體廢物送內江市工業固廢處理廠處置。
(2)環境監管措施
強化監督管理,突出政府職能。全面實施總量控制及排污許可證制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強化環境準入。實施跟蹤監測制度。
(3)施工期的環保措施
在建設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進一步具體化施工期和發展期的三廢防治措施。工業集中區管委會應加強對施工期的監督管理。
(4)入區企業污染防治措施
加強工業企業噪聲、交通噪聲、社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確保廠界及區域環境噪聲達標,使工業集中區區域環境噪聲達標率達到90%。工業集中區內排水系統實行雨、污分流,入園項目實施污廢分流,生產廢水在廠內處理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后再排入園區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及排放工業廢(污)水的企業均應設置足夠容量的事故水池,杜絕廢水事故排放。入區企業采用天然氣作為能源,逐步替代現有燃煤。以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度為手段,在企業內廣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企業的清潔生產審計和ISO14000環境質量認證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工業企業應當積極開展工業廢物的綜合利用,對工業生產中的余熱和可燃性氣體,應當充分回收利用,作為工業的燃料和熱源。
(5)工業集中區工業節水措施
工業集中區制定工業節水政策,建立工業節水機制,規范企業用水行為,鼓勵工業節水,將工業節水納入法制化管理。適時適度地提高水價、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促進工業節水;建立工業水價預警機制,完善工業節水投融資機制,加速工業節水技術改造。
(6)優化基礎設施布局
根據工業集中區的近遠期建設及功能區劃,合理設施布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要貫徹“資源利用一體化,公用工程一體化”的原則,實現“共建共享”,節省資源,提高效能,為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打好基礎。
(7)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連界工業園的原料及產品可能涉及危險化學品,集中區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05]152號)的相關要求,對危險化學品和監控、化學品的生產、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嚴加管理,制訂危險化學品的登記管理制度。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以及化工企業有關安全、衛生防護距離的規定,具體衛生防護距離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明確給出,在確定的衛生防護距離內不應設置居住性建筑物,并宜綠化,對現有人居應實施搬遷。
環評要求:連界鎮處于工業園主導風向側風向,除采取設置生產防護綠地和衛生防護距離的措施隔離生產區和生活服務區外,還應限制對大氣污染較嚴重、環境風險大的工業入駐連界鎮片區;由于寶溪河水環境容量有限,應控制廢水排放量相對較大的工業入駐。
(8)綠化措施
充分利用工業集中區內不可建山體、水體、陡巖作為生態和防護綠地,既使工業集中區內綠地系統成片、連帶,又使功能各異的工業集聚區間有綠地隔離。同時在隔離綠帶中布置高壓輸電、輸氣管線,節省用地。對工業集中區內水庫、山地和生態用地及其他不可建用地,如金竹巖,水庫及周邊濕地,東西兩側陡壁等,應保持原生態,嚴禁開發利用。
(9)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水土保護工程措施和綠化措施的建設。在施工過程中,選擇好臨時取棄土場,作好臨時取棄土場的水土保持防護工程,在破土開挖段應采用水土流失防護欄(網),以防止水土流入河道和隨機械設備帶入道路及城區,進而污染區域大氣環境。
(10)移民搬遷對策措施
根據當地社會經濟情況,制定有利于移民安置的優惠政策,通過農民新村建設和幫助移民重新就業,使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11)飲用水源保護措施
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源保護區,制定水源地保護規劃,優化和調整集中式用水取水方案,嚴格按照《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九.公眾參與公眾調查
結果表明,本規劃受到公眾的良好反應,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根據公眾意見,公眾對工業集中區建設最擔憂的問題是水污染對人居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對人居環境的影響,本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規劃實施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了對策措施,對能源工業集中區用地進行合理規劃。
十.評價結論
《威遠縣連界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符合國家關于實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符合四川省“十一五”規劃和內江市“十一五”規劃中的有關工業發展思路,與威遠縣“十一五”規劃做到了較好的銜接,與威遠縣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相協調。規劃實施后將變威遠縣域優勢為產業優勢,形成新型經濟結構和布局結構,有利于推動全縣產業升級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產業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威遠縣連界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體布局及功能分區總體上是合理的,選址基本可行。
在認真落實風險防范措施后,環境風險是可以接受的。規劃環評提出的減緩措施能有效減緩因工業集中區開發建設造成區域環境不良影響,有效的節約資源、能源,有利于“三廢”的集中治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環境污染。在認真落實環評對規劃提出的各項調整要求前提下,總體上而言,規劃方案合理可行。
十一、簡本公示時間及意見反饋方式
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群眾如對本環評報告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傳真、信件等方式發表意見及看法。
以下為建設單位及環評編制單位聯系方式:
1、規劃設計單位名稱及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自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聯系人:邱軍
聯系方式:0813-2404076
2、承擔評價工作的環評機構名稱及聯系方式
環評機構: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
聯系人:王江川
聯系方式:028-87311248
公示有效期限為:本公示公布后10個工作日內。
二00九年八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