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項目概述 1、項目名稱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宏倡農牧林開發有限公司10萬畝土地農牧林綜合開發建設項目 2、項目地點 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沙日召嘎查、圖日格嘎查。 3、建設內容、規模 (1)種植區種植無公害飼草料10萬畝,包括沙化土地4萬畝、荒漠化草原土地6萬畝,有效種植面積為8萬畝,全部用于種植紫花苜蓿,基地配備160個旋轉式噴灌機。 (2)養殖區飼養5000頭奶牛和10000頭肉牛,完全采用現代機械化養殖。 4、項目投資 本項目總投資為60612.96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266.36萬元,預備費用5026.64萬元,流動資金4000.00萬元。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 1、施工期 (1)水環境 項目施工期廢水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其中施工廢水產生量為60t/d,生活廢水產生量為6t/d,這些廢水不加以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 (2)大氣環境 施工期大氣環境污染主要是施工機械施工和運輸產生的粉塵以及機械燃油廢氣。其中主要污染物是粉塵,不加以處理會對施工人員健康產生危害。 (3)聲環境 施工期聲環境影響主要是施工機械打樁機、挖掘機、推土機、攪拌機、起重機、壓路機、卡車等機械運行產生的噪聲對施工人員和周邊環境的影響。 (4)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包括施工廢棄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其中施工廢棄物產生量為40t,生活垃圾產生量為75kg/d。 (5)生態環境 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主要是廠房建設、道路修建造成項目區生態環境破壞和水土流失。 2、運行期 (1)水環境 本項目運行期產生的污水主要是牛尿、沖洗廢水、生活污水,其中奶牛、肉牛產生的尿液54750t/a,沖洗廢水930750t/a,生活污水3358t/a。 (2)大氣環境 大氣污染物包括食堂油煙0.35t/a,飼料加工產生的粉塵量為198.2t/a,奶牛、肉牛棚舍、糞尿貯存處理設施產生臭氣會對周圍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需要采取合理的防護措施。 (3)聲環境 噪聲污染主要是青飼料切碎機、攪拌機、粉碎機、水泵等運行對場區內職工生活、工作的影響。 (4)固體廢物 運行期牛飼養產生的糞便總量為109500t/a,經過沼氣池處理后,產生的沼渣量為32850 t/a,場區職工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18.25t/a,種植區施用化肥產生的化肥包裝袋為5.8×106個/a。 (5)生態環境 運行期生態環境影響主要是種植初期土地整理、苜蓿種植對生態環境有所破壞,造成水土流失。隨著苜蓿生長,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是有利的。苜蓿種植施用化肥會對土壤產生一定的影響,應該采取措施將影響降到最低。 (三)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1、施工期 (1)廢水 該項目施工期生產廢水主要含有浮土、建筑砂石、棄土、水泥、油類等各種污染物,施工場地內應設置隔油池與沉砂池,出水用于場區內灑水和施工用水。生活廢水采用DSW型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對生活廢水進行處理,該設備處理后出水可以到達污水一級排放標準,出水用于施工作業場地灑水降塵或自然蒸發,不外排。 (2)廢氣 施工場地內定期灑水、覆蓋,防止粉塵大量產生;運輸車輛裝載不宜過滿,上加蓬蓋,并定期沖洗車輛,清掃路面;施工過程中嚴禁燃燒廢棄建筑材料,取暖采用電鍋爐、電暖器等。 (3)噪聲 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加強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量避免在夜間(22:00至次日6:00)和午間(12:00至14:30)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和運輸行車;限制工區內車輛時速在20 km以內,運輸車輛經過村莊時,應減緩車速禁止鳴笛;對施工現場噪聲高的機械設備應安裝隔聲罩或隔聲屏障,同時施工人員應佩戴防噪聲耳塞、耳罩或防噪聲頭盔,并經常輪換作業以減少噪聲對施工人員健康的危害。 (4)廢渣 可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工業垃圾、廢棄建材和廢棄石油類等,應予以回收利用或出售;不能利用的運至棄碴場進行妥善處置;生產廢水隔油池廢棄油渣,嚴禁任意拋灑、掩埋或倒入河流等水域中,可在適宜地點進行焚燒處理或納入當地建立的廢礦物油收集體系;在各施工區適當部位設置垃圾桶等保潔容器進行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并委托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及時清運到城鎮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進行處置或就近運至棄渣場進行處置。 (5)生態環境 在工程施工區設置警示牌,嚴令禁止施工人員到非施工區域活動,非施工區嚴禁煙火等破壞性活動。工程施工結束后,場區內施工臨時占地應采取綠化措施,進行植被恢復;工程取土場、棄土場表土應保留,工程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平整、表層土回填,同時也應該采取積極的植被恢復改善措施。 2、運行期 (1)廢水 生產廢水采用沼氣法處理,牛舍沖洗污水通過獨立的管網收集后,進入沼氣池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液經后處理池固液分離后自流至沼液貯存池,沼液可以通過噴灌噴灑用做液體肥料施肥。生活污水采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處理后出水用于養殖區畜禽舍沖洗,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2)廢氣 加強牛舍的衛生管理,對糞、尿及時清運,妥善貯存,殘留的尿、糞及時沖洗,保持圏舍的清潔,同時圏舍內設置通排風裝置,氣體經收集后通過15 m高煙囪高空排放,同時要注意糞污貯存池、沼氣池和貯液池的氣密性,防止惡臭氣體的泄露,周圍種植大量的綠化防護林,以控制惡臭物質的排放量;推薦采用“HX系列化學洗滌高效油煙凈化裝置”對食堂油煙廢氣進行凈化,經凈化后的煙氣從專用煙道排出;飼料加工過程中粉塵應集中收集,經過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5 m高的排氣筒排放,其粉塵含量可以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標準限值。 (3)噪聲 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對強噪聲設備采取減振、隔聲措施,對噪聲源產生車間采用隔聲門窗等做消聲處理;使用中加強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保持機械潤滑,降低運行噪聲;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免在夜間和午間進行高噪聲設備的運行;工作人員應發放噪聲耳塞、耳罩等,并經常輪換作業減少噪聲對工作人員健康的危害。 (4)廢渣 奶牛、肉牛飼養產生的糞便運往沼氣池通過發酵處理后沼渣用作種植區肥料,沼氣發酵周期和非種植期需要貯存池貯存糞便和沼渣;生活垃圾處理同施工期處理措施一樣;病死牛及時從畜禽群中隔離出來,并向當地獸醫衛生監督所上報并封閉全場,由監督所組織封閉畜禽圈舍和消毒處理,畜禽尸體由獸醫衛生監督所收集并運往有焚燒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理;化肥包裝集中收集,送往專門的處理廠集中處理。 (5)生態環境 養殖場周圍空地和場界四周植樹種草,加強綠化,美化場區環境,場界應種植高大喬木起到對臭氣的阻擋過濾作用和吸附作用;牛舍地面、貯糞池、貯液池要進行防滲處理,防止畜禽糞尿入滲,污染地下水;種植業開發應遵循先建防護林,后開發建設種植田地和逐步實施開發的基本原則,以減少開發過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影響;種植前對土壤的翻耕,應盡量避開大風季節,翻耕后立即種植,以盡快恢復植被。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該項目屬于《產業結果調整目錄》(2005)中的第一類、鼓勵類(農業)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2、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符合循環經濟理念。 3、項目采取環保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夠對該項目產生的廢氣、廢水、固廢和噪聲進行有效的控制。廢氣、廢水及噪聲均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要求,實現達標排放。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 在2009年10月16日至2009年10月26日之間的10日內,公眾可通過電話向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建設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宏倡農牧林開發有限公司 聯
系
人:趙敬 電
話:13150995555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地
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南路9號 聯
系
人:劉智君 電
話:13654717921 (六)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從環保角度出發,公眾對該項目持何種態度,請簡要說明原因。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對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的有關意見和建議可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反饋至環評機構或建設單位。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自本次公示發布之日起10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