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W 于 2013-6-27 17:22 編輯
河源市源城區源南鎮白田村、欖壩村安置小區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信息公告(第二次) 為推進和規范環境影響評價活動中的公眾參與,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有關公開環境信息和強化社會監督的規定,特發布本公告。 一、項目名稱及概況 項目名稱:河源市源城區源南鎮白田村、欖壩村安置小區項目 項目位置:項目位于河源市南面,緊鄰東江及規劃的風光縱一路。 項目概況: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住宅,同時,配套建設有商鋪、物業及活動中心、地下車庫等。總投資55188.4萬元,總用地面積44665m2,其中道路廣場面積14340 m2,綠化面積15543 m2,住宅建筑面積105208 m2,共有21棟12~17層的高層住宅樓,可安置1060戶。本項目擬通過土地征用、平整,集中建設基礎設施和道路、住宅。本項目的建設重點是土地平整、道路和住宅的修建。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①施工期環境影響主要有:建設工地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機械產生的生產廢水;場地平整、道路修建、運輸建筑材料等環節產生的揚塵;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的交通噪聲;施工中產生的棄土、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等。 ②運營期環境影響主要有:小區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地下停車庫的洗車廢水;家庭廚房油煙及小區內機動車尾氣;日常生活中各類風機、水泵、變壓器等運行產生的噪聲和進出小區的機動車產生的噪聲;小區居民的生活垃圾等。 三、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要點 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①廢水:施工期廢水通過挖排水溝、排入化糞池厭氧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②廢氣:散裝物料的運輸車應當加蓋,同時控制車速以減免物料沿途散落,及時清掃運輸施工過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粉塵,道路應灑水保持濕潤;③噪聲:合理安排車輛的路線和裝卸順序,減少汽車鳴笛噪聲,盡量使用低噪聲機械設備;④固廢:施工期產生的棄土應堆置適當位置,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交環衛部門清運。 運營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①廢水:按“雨污分流、循環用水”的原則,優化設置排水系統,污水經過同意接收該安置點污水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②廢氣:家庭廚房油煙經抽油煙機處理,再經過煙道高空排放;加強小區管理,保證進出車輛行駛通暢,盡可能避免汽車怠速空轉;③噪聲:盡量選用低噪、節能型先進設備,同時采用減振措施等;加強交通管理,對機動車限速,對進出車輛進行控制,禁止鳴笛,尤其是夜間;小區靠近交通道路側,住宅采用通風隔聲窗等措施;④固廢:小區居民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箱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清運處理。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評價結論要點 本建設項目選址基本合理,符合《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項目建設期間會產生一定的廢水、廢氣、噪聲、水土流失等污染,但如果能按本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進行各項污染治理,認真執行“三同時”制度,強化污染監測制度,持續穩定達標排放,則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本項目的選址及建設是可行的。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可向建設單位或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建設單位、聯系人和電話:河源市城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藍工、0762-3238068。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聯系人和電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許工、020-89023179。 查閱時限:2013年6月24日-7月5日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范圍:項目附近可能受影響的民眾、機關、團體及個人。 主要事項:1、是否支持本項目建設; 2、您認為本工程施工給您帶來哪些影響; 3、您認為本工程營運對環境有何影響; 4、項目建設對您生活的影響; 5. 對項目建設的建議和要求。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在公告期限內請填表,并將主要意見及理由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的方式向聯系人提出意見。要求署名提交書面意見,并留聯系電話及通訊地址。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2013年6月24日-7月5日
河源市城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3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