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望百路(望寶川—百合村)道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網上信息公示 昌平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擬投資建設“昌平區望百路(望寶川—百合村)道路工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國家環?偩2006年2月14日環發2006【28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昌平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已于2013年4月26日~2013年5月10日對本項目建設概況進行了第一次公示,現針對本項目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及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進行第二次公示。 一、建設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昌平區望百路(望寶川—百合村)道路工程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單位:昌平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 建設地點:北京市昌平區 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本項目西起望寶川村西側懷長路(樁號:0+000),由西向東分別經過懷長路、安四路,東至桃下路(樁號:K10+621),全長10.6公里,K2+410-K3+210 采用隧道形式穿過山嶺,其中二級段長約4.8公里(K0+000-K4+784),三級段長約5.8 公里(K4+784-K10+621)。計算行車速度為二級段為40km/h,三級段為30km/h,項目途經昌平區。 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1、施工期主要污染物 (1)空氣污染物:對空氣環境的污染來源包括平整土地、鋪澆路面、材料運輸、裝卸等環節產生的揚塵,機械車輛的尾氣,瀝青路面鋪設時產生的瀝青煙的影響。 (2)噪聲:施工噪聲主要來自各種土方開鑿,施工建設等機械噪聲。噪聲值較高,聲功率級在100dB(A)左右。 (3)廢水:施工生產污水主要包括含懸浮物較高的泥漿廢水和清洗修理機械等產生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懸浮物。 (4)固體廢物: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中,以廚余垃圾和各類包裝垃圾為主,其成分有殘余食物、廢玻璃、紙張、以及塑料和橡膠等石化合成材料。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是拆遷產生的殘破磚瓦、廢棄鋼筋、電纜和木料等。 2、營運期主要污染物 (1)大氣污染物:各種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主要空氣污染物是NO2等。 (2)廢水:運行車輛所泄漏的石油類物質,通過地表徑流流入沿線河流。路面徑流的主要污染物為COD、石油類、SS等。 (3)噪聲:主要是交通噪聲。 (4)固體廢物:沿線車輛隨意丟棄的果皮、紙張和塑料包裝等。 三、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空氣污染控制措施:居民區附近施工場地周圍設置防塵網,在4級以上的大風天氣禁止路面開挖和建筑拆除施工,臨時堆土和建筑拆料的堆放應予以覆蓋或做表面固化處理。運輸道路應定時灑水,在經過村莊密集地區要加強灑水密度和強度。運送散裝含塵物料的車輛,要用蓬布苫蓋,以防物料飛揚。對運送砂石料的車輛應限制超載,不得沿途灑漏。粉狀材料應罐裝或袋裝,并蓋篷布。 (2)噪聲污染控制措施:制訂施工計劃時,應盡可能避免大量高噪聲設備同時施工,除此外,高噪聲施工時間盡量安排在日間,減少夜間施工量。 (3)施工廢水污染控制措施:泥漿水和修理機械產生的含油污水經沉淀池、隔油池收集后用于施工場地灑水抑塵。施工期隔油池、化糞池做好防滲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源;在挖掘現場將設截斷槽,以防止雨水從暴露的土壤表面流出;將采取圍擋加防水油氈隔離措施;注意天氣預報,在有降雨預報時對露天堆放的施工材料、土堆、沙堆和回填物將盡量保持遮擋,確保所有的斜坡和土堆得到臨時覆蓋。 (4)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單位應按照國家和北京市有關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處置管理的規定,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中有關規定。在施工期固體廢棄物的處置過程中,根據需要設置容量足夠的、有圍欄和覆蓋措施的堆放場地和設施,分類存放,加強管理。外運的棄土以及建筑廢料應運至專門的建筑垃圾堆放場;生活垃圾應及時集中清運。 2、營運期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氣環境:加強公路兩側綠化,控制廢氣向周圍環境擴散。加強道路管理及路面養護,保持道路良好運營狀態。 (2)水環境:建設單位應與設計單位做好溝通,在設計階段做好路面徑流的排水設計。當有油類等危險品泄漏時,要緊急通知公路管理部門、公安、環保、消防等有關部門,以便采取緊急應救措施。同時要及時用吸油材料、隔油圍欄進行清理,使事故產生的危險減小到最小。 (3)聲環境:根據噪聲預測結果,本項目3個敏感點的噪聲運營初期、中期、遠期均不超標,無需上噪聲防治措施。 (4)固體廢物:在道路沿線設置分類垃圾箱,由專人負責垃圾收集工作。垃圾收集后,委托市政環衛部門統一外運、集中處置。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本項目符合北京市和昌平區總體發展規劃,配套設施建設合理,做好相應的環保措施,嚴格執行各種污染物排放標準,項目建設對當地環境造成的影響比較小,對所在區域內環境現狀的改善將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本項目從環保角度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主要是項目附近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及附近的居民。主要事項包括您是否贊同本項目的建設、是否同意該公路的選線走向、認為施工期營運期所造成的主要環境影響是什么、如何減緩項目建成后的交通阻隔影響等。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2013年7月17日~2013年7月30日。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可通過電子郵件、信件、電話等方式與建設單位或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聯系,發回公眾參與調查表、回函或提交書面意見等。 七、建設單位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名稱:昌平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 聯系人:張工 聯系電話:010- 69746250 八、承擔評價工作的環評機構名稱及聯系方式 單位名稱:北京中咨華宇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環評資質:國環評證甲字第1051號; 聯 系 人:劉工 聯系電話:010-8716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