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兩橫三縱快速路系統工程之南部快速路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一、項目情況簡述 1、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長春市兩橫三縱快速路系統工程之南部快速路 建設性質:新、擴、改建 建設單位:長春城投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由硅谷大街、衛星路組成的路線走廊,西起飛躍東路,東至南四環,路線長10.21km。 2、工程簡介 路段改造情況: 南部快速路起點飛躍東路,至電臺街段為地面式,電臺街至衛明路段為高架式,衛星路至建民街為下穿衛星廣場的隧道,建民街至伊通河西為高架式,伊通河處改建既有平橋,伊通河東至仙臺大街段為高架式,全線長10.21km。 互通立交情況: 本工程新建立交為2座,分別為仙臺大街-衛星路立交、亞泰大街-衛星路立交。 出入口情況: 本工程共設置上下匝道4處,主輔出入口8處。 主要工程量如下: 新建快速路路段總長度10.21km,快速路行車道面積159120m2,輔道行車道面積338096m2,人行道面積93104m2,橋梁工程面積174225.71m2,隧道框構面積60459.2m2,人行天橋3座,互通立交2座,道路雨水管道長為11890m,污水管道長為660m,路燈單臂632盞,雙臂506盞,綠化帶428868m2。 二、項目主要環境問題 1、施工期主要環境問題 ⑴生態環境的影響 ①本項目建設位于長春市市區,沒有野生動物,動物主要為鼠類,鳥類主要有麻雀、燕子、喜鵲等。評價區內未發現國家及省級重點保護的稀有動物及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故施工期對生物影響不大。 ②路基工程、涵洞、排水工程以及施工臨時和永久占地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③施工期間土壤的擾動、臨時堆土、取土、運輸車輛的行駛等均將對道路沿線的景觀造成負面影響。 ④路基的填方和挖方使沿線的植被遭到破壞、地表裸露,從而使沿線地區局部生態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地表裸露后被雨水沖刷將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⑵環境空氣影響 施工中,筑路材料的運輸、裝卸、拌和工程中有大量的粉塵散落到周圍大氣中;建筑材料堆放期間由于風吹會引起揚塵污染;綜合施工場混合料拌產生的粉塵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等。 ⑶聲環境污染 道路施工期間,作業機械品種較多,機械運行時噪聲較高。這些非穩定態的噪聲源將對周圍環境產生暫時的較為嚴重影響。 ⑷水環境影響 ①施工機械跑、冒、漏的污油及露天機械被雨水沖刷產生的油污染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 ②施工營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對水體的影響。 ③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沖刷對水體的污染。 ④涵洞施工使河流底泥沉積物懸浮以及鉆渣漏失影響下游水質。 ⑤嚴格控制跨河大橋建設施工過程中對區域地表水的影響。 ⑸社會經濟環境影響 道路施工期間,由于道路的阻隔,將對附近周圍居民的出行造成暫時性的影響。 2、營運期主要環境問題 ⑴不利影響 ①聲環境影響 運營期噪聲污染主要來源于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主要是對道路沿線的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能帶來不良影響。 ②環境空氣影響 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汽車尾氣對沿線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③地表水環境影響 道路路面污染物因雨水徑流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 ④生態環境影響 主要是運營初期沿線水土流失依然存在,車輛行駛噪聲對沿線動物的影響。 ⑵有利影響 ①項目建成運營后,對沿線社會經濟環境產生多種有利的影響,如有利于居民出行,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有利于促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質量的提高。 ②項目建成運營后,加大長春市城區內路網斷面交通量和交通密度,使其具有較高的車速和較大的通行能力,達到為市區長距離、大運量、快速交通服務的功能。會極大地推動長春市交通、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③項目路改建后,可極大的改善長春東部的基礎設施條件,有利于旅游經濟的發展。本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本項目的建成與長春市經濟網絡功能和社會發展戰略相協調。 三、擬采取的環保治理措施 1、施工期采取的環保治理措施 ⑴廢氣 施工期TSP影響較嚴重,采取灑水、遮蓋及大風天停止施工等防塵措施,粉塵影響和污染程度會明顯減輕,實踐證明,采取必要的防塵措施后,一般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⑵廢水 施工現場生活污水經管道排入已有的市政下水管網網內。施工廢水主要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含有泥漿或砂石的工程廢水,不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采用沉淀池進行澄清處理,處理后上清液可回用于施工,沉淀的泥漿可與施工垃圾一起處理。 ⑶噪聲 施工期各施工機械所產生的噪聲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夜間施工時影響更為嚴重。但其噪聲影響是短期的暫時的,一旦施工活動結束,施工噪聲影響也就隨之結束。 ⑷固體廢物 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將產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定期運往垃圾場統一填埋處理;建筑垃圾送往各區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場。 ⑸水土流失 施工期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土壤擾動后,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蝕及水土流失的影響等。本項目不新增土地,完全利用原有的道路進行建設,水土流失量相對較小。 2、營運期采取的環保治理措施 廢氣: ⑴嚴格執行尾氣排放車檢制度,禁止尾氣排放超標的車輛上路。 ⑵要求汽車使用清潔燃料(如乙醇汽油),提倡使用新型環保汽車。 ⑶要求車輛安裝汽車尾氣處理裝置,達標排放以減少尾氣有害物質。 ⑷同時要加強管理,對于運輸易產生揚塵物品的車輛必須要求加蓋苫布,禁止散裝未加蓋苫布車輛上路。 ⑸加強道路兩側綠化,在兩側栽種可以吸附汽車尾氣中污染物的喬木、灌木等樹種及草坪,以控制廢氣向周圍環境擴散。 噪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36條規定:建設經過已有的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橋、輕軌道路,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應當設置聲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環境噪聲污染的措施。 擬建項目營運后將對道路沿線聲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營運中期,隨著交通量的增大,噪聲的超標范圍、超標量逐漸增大,尤其是對距道路較近的第一排建筑物影響較大。 本道路周邊現多為居民和商業區,結合本工程特點,本評價提出以下聲環境保護措施: ①合理規劃,如有新建敏感點,新建敏感點應采取自身防噪措施; 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加強公共交通、公路運輸管理,行駛的機動車輛,應當裝有消聲器和符合規定的喇叭,并保持技術性能良好,整車噪聲不得超過機動車輛噪聲排放標準。不符合機動車輛噪聲排放標準的,不得發給行車執照,禁止其上路行駛。并在集中居民區路段設禁止鳴笛標志。 ③加強城市綠化,充分發揮綠化在尾氣凈化和隔聲作用,以減輕機動車尾氣和交通噪聲對環境的污染。 ④本工程運行通車后,該區域若新建居民住房、學校、醫院等應盡量遠離道路。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綜上所述,本項目為城市交通基礎建設工程,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長春市發展規劃,各種影響經治理后基本可以接受,被調查公眾支持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長春市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因此,在切實加強噪聲防治措施,保證沿線環境噪聲敏感建筑物聲環境質量達標的情況下,本項目的建設在環境保護的角度是可行的。 五、公眾意見內容及反饋方式 公眾可通過查閱環評愛好者網站進行查看。 ⑴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長春城投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聯系人: 許迪 聯系電話:88400884 ⑵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評價單位:長春市威宇環?萍甲稍冇邢薰 聯系電話:85367355 QQ:156408726 通訊地址:長春市衛星路7930號 六、征求意見的主要內容 (1)你對該項目了解程度 (2)你認為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對周圍環境影響程度 (3)你認為本項目污染最大的問題是 (4)你對該項目建設的意見 (5)你對該項目建設的環保工作要求和意見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以信函、電話或其他方式,向建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書面意見。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公眾可在本項目公示之日起10日內,向建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寶貴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