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期聲環境影響
在沒有聲屏障衰減情況下,如果使用單臺機械,對環境的影響范圍為晝間50m,夜間281.2m。在此距離之外可滿足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的要求。
根據本項目的實際情況,本項目國道324線改造工程不進行機動車道的建設,主要對現有道路兩側進行改造,雖然沿線周邊分布的敏感點較近且較多,但施工期影響不會太大;省道203線改造工程主要在現有道路進行擴建,但周邊敏感點較少,影響范圍不大。
(2)運營期聲環境影響
噪聲預測表明,本項目建成后,各工程沿線聲環境質量較現狀將有所下降,有部分的預測點的噪聲超過相應的聲環境質量標準。臨路第一排的噪聲受道路交通噪聲的影響較大,第一排建筑物以后的其他建筑前的噪聲達標情況好于臨路第一排建筑物。并且隨著車流量的增加,各預測點中、遠期晝、夜間噪聲級均有所增加。
3.3環境空氣影響
3.3.1環境空氣保護目標
項目中心線兩側200m范圍內的村莊、學校等。
3.3.2環境空氣質量現狀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結果,SO2、NO2、PM10、CO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本項目沿線周邊的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良好。
3.3.3環境空氣影響結論
(1)施工期
施工過程揚塵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道路運輸揚塵、堆場揚塵和施工場內施工揚塵。在各種揚塵中,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占施工揚塵總量的60%以上。
最主要的影響就是道路運輸揚塵對運輸路線兩側的居民住宅的影響,運輸揚塵對運輸路線兩側一定區域的環境空氣TSP將造成一定的污染貢獻,可能造成局部環境空氣TSP超過二級標準。
(2)運營期
根據預測結果,省道203線道路兩側沿線大氣環境質量可滿足二類標準,但國道324線道路由于交通量較大,沿線兩側出現較大范圍的大氣超標現象,對公路兩側及敏感點環境質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加強對周邊村莊的防護及加強綠化建設。
3.4水環境影響
3.4.1水環境保護目標
本項目水環境保護目標為陶江,環境功能區劃為
III
類,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III
類標準。
3.4.2水環境質量現狀
根據監測數據分析可知,陶江的水質已受到較大的污染,不能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
III
類標準。
3.4.3水環境影響結論
(1)施工期
項目施工人員租住于周邊村莊,生活污水排入現有排污系統,每個施工點污水排放為短期行為,經簡單消毒、隔油、沉淀等處理后排放,對納污水體水質影響不大。
(2)運營期
運營期雨水30min以后路面雨水徑流濃度迅速下降,降雨歷時40min~60min后路面基本被沖洗干凈,路面雨水徑流濃度基本維持在較低水平不變,隨著降雨歷時增加,在60min后路面徑流雨水中的污染物均能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
3.5社會環境影響分析結論
(1)本項目國道324線改造工程為青口投資區規劃的城市主干道,省道203線造工程為尚干鎮總體規劃中的次級干道,項目的建設不僅改善交通條件,同時配套建設了各種市政管線,帶動了沿線其它市政設施如電力、電信、給水和燃氣的建設,對推動該區域建設進程產生重大的影響;對優化城市格局,加大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路網,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促進青口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本項目施工期會暫時影響當地交通秩序,增加其他公路的交通運輸負擔,將給居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帶來不利影響,但這種影響是輕微的、暫時的。公路建成后,沿線設置了多處接入口,為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
(3)本項目對地區的土地利用格局影響輕微。對沿線農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小,總體上不會改變沿線人民群眾的生活。
(4)項目建設占用農業用地、拆遷房屋,這將使一部分農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政策的規定,做好征地或拆遷后的土地調整或及賠償工作,從而保證其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響。
3.6環境風險分析結論
本項目的最大可信事故為危險化學品泄漏后進入陶江地表水和危險化學品泄漏后進入大氣環境。
本項目發生環境風險事故后,其對周圍水體和周圍大氣環境質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應加強道路運輸的風險防范措施,降低公路事故發生的概率,并按照本報告提出的應急方案進行實施,最大限度減輕事故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
3.7公眾參與結論
公眾參與調查與征詢結果顯示:該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是有利的,公眾對本項目建設表示出支持和贊成。同時,公眾對該項目施工時存在的施工揚塵、施工噪聲等環境污染也表示了擔憂,希望建設單位能夠引起足夠重視,嚴格執行各項環保措施,文明施工,在提高工程進度的同時更要保障周圍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公眾對公眾建設帶來的社會影響主要集中在征地拆遷的補償措施及落實情況上,希望基層及相關部門做好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措施的宣傳及落實工作,加強與群眾溝通,協調和解決好項目建設與社會、經濟和周圍環境的關系,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4評價總結論
項目建設不僅改善交通條件,完善城市路網,同時配套建設了各種城市管線,對推動該區域的建設進程產生重大的影響。項目選線符合當前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相關鎮區的規劃。項目選線、選址不涉及飲水水水源保護區,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項目選址、選線與周邊環境基本相協調。
項目建設會對沿線的生態環境、水環境以及沿線居民生活質量、學校教學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在認真落實本報告書中提出的各項減緩和保護措施,確保環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建設的“三同時”制度,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生態破壞和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評價認為,本項目不存在重大環境制約因素,在嚴格執行和和認真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措施的前提下,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項目建設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