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2月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文件精神,現開展“伊通雙伊聯合站脫水、外輸系統擴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公告如下: 一、建設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伊通雙伊聯合站脫水、外輸系統擴建工程”,位置涉及四平市伊通縣、梨樹縣、公主嶺市,主要工程內容為擴建雙伊聯合站脫水系統,新建42km外輸管線、2座中間站及1座末站,項目總投資為9928.70萬元。 二、環境影響和采取的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影響 1、生態:主要為占地及植被破壞,環境影響范圍呈帶狀分布。嚴格控制施工占地;施工過程中對管溝區土壤采取分層剝離、開挖、堆放和循序分層回填;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縮短施工周期,減少農業損失。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地表和復耕。2、廢氣:主要為施工過程中管溝開挖等施工活動產生的揚塵和施工機械、運輸車輛排放的尾氣。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設圍欄或部分圍欄,以減少施工揚塵擴散范圍。遇有大風天氣時,應避免進行挖掘、回填等大土方量作業或采取噴水方式抑塵措施。3、廢水:主要為管道清管試壓排水和生活污水。清管試壓廢水經聯合站處理后回注。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排入民用設施中。4、噪聲:主要為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產生的噪聲。施工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設置聲屏障,建臨時圍擋,對施工噪聲起到隔離緩沖的作用。限定施工作業時間,禁止夜間作業,以防噪聲擾民。5、固體廢物:主要有定向鉆廢棄泥漿、施工垃圾等。定向鉆廢棄泥漿自然風干后封蓋處理,上面覆土恢復植被。施工垃圾部分回收利用,剩余部分依托當地有償清運。 (二)運營期影響 1、廢氣:主要是中間站及末站的加熱爐煙氣;無組織揮發的烴類氣體。加熱爐經煙氣處理設施處理后可達標排放;管線全程密閉,有效的減少了無組織揮發的烴類氣體。2、廢水:主要是中間站和末站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廢水排入旱廁,定期清掏,不外排。3、噪聲:站場內泵機等運行噪聲,屬連續穩態噪聲源。設備選用低噪聲設備,減小噪聲源強。4、固體廢物:主要是站場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送環衛處理。5、環境風險:本工程管道運輸的凈化油屬高閃點易燃液體,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油罐外圍設置圍堰,制定應急預案,配備應急設備,定期進行演練。 三、環境影響初步評價結論 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產業政策,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選線基本合理;在采取適當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態減緩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基本可達標排放、生態破壞影響基本可以接受。 目前環境影響報告書已基本編制完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要求,公眾可以通過電話索取的方式查詢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簡本。聯系方式如下: 環評單位:吉林省匯眾益環科技開發公司 聯系人:張工 聯系電話:0431-85959365 E-mail:jlshkyhp2009@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