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木棠工業園建設項目——木北三路東段延長線市政工程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公示 1 .工程概況 項目名稱:儋州市木棠工業園建設項目——木北三路東段延長線市政工程項目 建設單位:儋州市城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項目性質:新建 建設地點:儋州市木棠工業園區 總投資:5985.76萬元 本項目為新建木北三路東段延長線市政工程,設計起點順接已設計的木北三路東段,往東依次與規劃四三路、規劃經六路、規劃經七路、規劃經八路相交。全長1474.589m,設計車速為40km/h,道路紅線寬為35m。建設用地紅線面積為51611m2。建設內容主要為道路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照明工程、電力以及道路景觀綠化等。 2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本項目項目屬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訂本)中的鼓勵類項目:“第二十二條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因此,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3. 環境現狀
3.1 生態環境
項目周邊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小,周圍主要為荒草地,以低矮的草本植物為主,區域內無大型的保護動物,只有少量昆蟲類和鼠類等小型動物,區域內水土無明顯侵蝕。 3.2 環境空氣 本項目所在區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可吸入顆粒物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擬建道路沿線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良好。 3.3 聲環境 由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的結果可知,薛下村、薛宅村和長塘村監測數據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即晝間≤60dB,夜間≤50 dB。根據現場踏勘情況看,總體而言,擬建項目沿線的聲環境質量良好。 4. 施工期環境影響
4.1 生態環境影響
項目建設對植被影響主要表現在:路基占用土地、臨時用地等使公路占地范圍內的植被遭受砍伐、鏟除、掩埋等一系列人為干擾破壞,使占地范圍內的植被全部消失,造成評價區內各類植被面積減少,生物量及生態價值降低,植物資源損失,組成植被和群落的植物種群數量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等。本項目建設將導致評價區內各植被類型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但整體而言,它對植被的影響有限,項目建設不會造成任何一種植被類型在評價區內消失,對生物多樣性現狀的影響不大。由于評價區內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稀少,道路項目施工活動對僅存的野生動物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4.2 環境空氣影響 道路施工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粉塵污染物、動力機械排出的尾氣污染物,其中粉塵污染物對周圍環境影響較突出。將對沿線環境空氣質量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只是短期影響。采用經常灑水等防護措施,運輸筑路材料的車輛加蓋棚布,料場遠離居民點并掩蓋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其不利影響。 4.3 聲環境影響 雖然施工期噪聲影響是短期行為,但由于項目施工期間噪聲源強較大,夜間噪聲影響較為突出,且項目施工現場兩側無居民居住,施工期噪聲對周邊影響較小。 施工機械噪聲的聲級值一般在82~90dB(A)之間,由于擬建道路沿線200m范圍內有薛下村、薛宅村和長塘村等,車輛渣土運輸噪聲對道路沿線居民點的影響較大。因此,施工期對道路沿線環境敏感目標的路段內禁止在22:00~06:00時段內運輸材料。此外,還應加強對對各聲源設備加強管理,采取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不能同時施工,在產噪設備附近設置移動式隔聲屏,此外強噪聲設備應避免在居民住戶休息時段操作。強化管理,夜間不使用噪聲源強大于90 dB(A)的設備,使施工廠界噪聲達到《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要求,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4.4 地表水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廢水主要包括兩部分,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及施工人員生活廢水。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具有懸浮物濃度高、水量小、間歇集中排放等特點,雖然水量不大,但若隨意排入周圍水體會對水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施工廢水經治理后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施工結束后即消失。 5 營運期環境影響
5.1 聲環境影響 項目200m范圍內敏感點在道路運營期的近期、中期、遠期范圍內晝間、夜間噪聲均能達標。 5.2 環境空氣影響 (1)二氧化氮(NO2) 木北三路東段延長線在營運時的不同年份(2017年、2023年、2031年)的NO2地面小時濃度均低于國家一級標準限值。因此,運營期NO2不會對周圍大氣環境帶來明顯的不利影響。 (2)一氧化碳(CO) 木北三路東段延長線在營運時的不同年份(2017年、2023年、2031年)的CO地面小時濃度均低于國家一級標準限值。因此,運營期CO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 5.3 生態環境影響 在營運期,隨著各類水土保持措施的完成和投入使用,水土流失將得到有效控制。對沿線各路段,臨時用地的復耕為種草植林,進一步的綠化工程,美化景觀。同時,道路選線和建筑方式都注意了盡可能與通過區域的生態系統協調和相對的穩定性,沒有造成城市格局變化和生態功能區的分隔。項目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小。 6 .環保對策措施和建議 通過評價,環評提出了進一步降低不利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具體見本報告第6章。通過采取這些對策措施,環評認為,項目建設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可以得到減緩,生態破壞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恢復。 7 .公眾參與 被收回的調查表中100%贊成本工程,無人反對本工程,絕大部分認為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周邊社會經濟和文教事業的發展,有利于改善沿線居民及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大部分調查者認為項目營運其主要會受到大氣環境及噪聲的影響。多數公眾對修建市政道路所需征地持支持理解態度,只是希望能按國家政策辦理,得到合理補償;對道路運營期的影響,公眾希望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希望措施能得到有效落實,使木北三路東段延長線建設與沿線環境保護和群眾利益相協調。 8 .環境保護管理計劃與環境監測計劃 成立道路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專門負責環境保護管理計劃和監測計劃的實施。 9. 經濟損益結論 本擬建道路建設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對環境而言,有利有弊,本項目的環境效益遠遠大于環境損失,故從環保角度來看項目是可行的,環保投資具有成效。 10. 總結論 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當地城市總體規劃、符合沿線城鎮規劃、符合相關環境保護規劃。同時本工程在建設期和運營期會對周圍環境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大氣、聲環境、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響可以通過落實本環評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議得到削減,其對環境影響是可以接受的,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項目是可行的。 11、征詢公眾意的具體形式
公眾可以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提交書面意見,聯系方式如下。
建設單位:儋州市城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0898-23882613陳工 環評單位名稱:海南寰亞生態環境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15607582232朱工 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特此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