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文登市國芝圍海養殖工程 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海參保健價值認識的深入,海參消費市場開始啟動。旺盛的市場需求導致海參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從而直接刺激了海參養殖生產,使海參增養殖生產跨入發展的快車道,現已成為水產養殖繼海帶、對蝦、扇貝、海水魚養殖浪潮之后興起的又一新的支柱品種。 吳國芝,女,漢族,1962年出生,大學學歷,1980年參加工作,1980年至1983年大慶油田建設公司電力公司職工,1983年至1989年大慶油田技工學校教師。1990年開始經商,開辦多家公司,從事油田經貿生意。2000年,在大連開始從事海產養殖事業,涉及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等,掌握水產養殖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淺海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及相關專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能力。 為了充分利用海灣海域資源,改善海洋環境質量,節約、集約用海,提高海域使用效率,發揮海域資源的使用價值,深入挖掘海灣海域潛力,實施海洋農牧化工程,建設發展現代漁業經濟區,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吳國芝決定在文登南海長會口外側、已建威海文登市小莉圍海養殖工程東側進行圍海養殖,用海面積56.9810hm2,該項目已征得海洋漁業等主管部門同意,已按程序進行公示。 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圍海養殖等建設工程用海需進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為此,吳國芝委托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進行該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任務。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接受委托后,即組織相關人員對現場進行踏勘,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并進行環境現場調查、環境影響預測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編制完成《威海文登市國芝圍海養殖工程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 一、項目簡介 (1)項目名稱:威海文登市國芝圍海養殖工程 (2)項目建設單位:威海文登市吳國芝 (3)用海性質:新建項目 (4)項目投資額:本工程建設投資約1055.41萬元。 二、建設項目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及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 (1)施工期污水源強估算 ①拋石作業 根據計算,本工程拋石點源的懸浮泥沙平均源強約為3.80kg/s。 ②生活污水 按照現場施工人員30人計,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發生量按80L估算,則施工隊伍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約2.4t左右。污水中COD、BOD5、氨氮和SS濃度分別按350mg/L、200mg/L、40mg/L和230mg/L計,估算COD、BOD5、氨氮和SS產生量分別為0.84kg/d、0.48kg/d、0.12kg/d和0.54kg/d。本工程施工期為6個月,按180天計算,施工期間生活污水產生量為432t,COD、BOD5、氨氮和SS產生量分別為0.153t、0.087t、0.018t和0.096t。生活污水收集后統一處理。 (2)固體廢棄物 施工人員按30人計算,固體廢棄物產生量按1kg/d人計,固體廢棄物發生量為30kg/d。施工期間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為5.4t。 2、營運期: (1)養殖廢水污染源強分析 本項目圍海養殖海參中養殖廢水排放的污染物總磷228kg/a、總氮5.4kg/a、COD1488kg/a 、銅11.3kg/a、鋅55.1kg/a。 (2)養殖作業人員生活污水 按照公司人員配置,本項目管理人員20人計,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發生量按80L估算,則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約1.6t左右。污水中COD、BOD5、氨氮和SS濃度分別按350mg/L、200mg/L、40mg/L和230mg/L計,估算COD、BOD5、氨氮和SS產生量分別為0.56kg/d、0.32kg/d、0.06kg/d和0.36kg/d。增養殖期間年生產周期按300天計算,營運期間生活污水產生量為480t,COD、BOD5、氨氮和SS產生量分別為168kg、96kg、18kg和108kg。生活污水收集后統一處理。 (3)固體廢棄物 養殖作業人員及作業船舶人員共計20人,固體廢棄物產生量按1kg/d人計,固體廢棄物發生量為20kg/d,增養殖期間年生產周期按300天計算,營運期間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為6.0t。 三、建設單位 建設單位:威海文登市吳國芝 聯系地址:山東省文登市 四、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機構名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聯系地址:青島市高科園仙霞嶺路6號 郵編:266061 聯系人: 劉 峰 聯系電話:0532-88961367 電子郵箱:liuf@fio.org.cn 五、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收集相關文件,進行初步的實地調查,第二階段為正式工作階段,進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調查,并進行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第三階段為報告書編制階段,其主要工作為匯總、分析第二階段工作所得的各種資料、數據,給出結論,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 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評價總則(包括確定項目的評價工作等級、評價標準、環境保護目標等)、建設項目工程情況及污染源分析、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現狀描述、項目的環境影響預測、項目環境保護措施的評述及技術經濟論證、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清潔生產分析、環境事故風險分析、項目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議、環境監測制度及環境管理的建議、項目公眾參與意見調查、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本次公眾意見調查將分為網上調查和書面調查兩種方式進行,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對本工程的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在環保方面應做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對項目建設地周圍較近相關區域內的人員我們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公眾調查,調查內容將涉及公眾對項目建設的態度、公眾認為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項目應采取的改進的環保措施等。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若您對此項目有什么意見和看法,請于公示之日起向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或者籌建單位(威海文登市吳國芝)反饋,來電、傳真、來函、電子郵件均可。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2012年12月19日至2013年1月2日 |